形态描述
雄性 头顶三角黑色,具黄毛;额具1黑褐色三角形大斑,斑两侧略向颜部延伸,仅两侧为淡黄色狭条,额后部被长黄毛,前部具黑色短毛;颜黄色,中部具马蹄形黑褐斑,中突黄色,有时亦为黑色,颜毛与底色一致,中突裸。触角红棕色,基节黑色;芒裸,基半部红棕色,端半部黑色。中胸背板黑或黑褐色,略具光泽,刻点细小,短卧毛棕黄色;背板前部正中具1对淡色粉被纵条,两侧缘自肩胛到翅后胛之前具界限明显的黄色纵条和较长淡黄色毛;小盾片棕至棕黄色,黄色毛较长;侧板黑色,光亮,2个黄斑分别位于前足基节上方及腹侧片上,侧板被黄毛。腹部黑色,具1对黄斑和3条黄横带,所有横带均达侧缘;第2背板两侧自前角至背板中部各具1长形黄色斜斑;第3、4背板前缘各具黄色横带,第4背板后缘横带黄至棕黄色,正中向前稍突出呈三角形;第5背板前缘亦为黄色。足红黄色,基节、转节及腿节大部分黑色,大部分被淡色短毛。翅较长,略染淡棕色,前半部深棕色。平衡棒暗棕色,端部黄色。
雌性 额较狭,两侧黄色,正中黑褐色斑自触角基部伸至头顶呈葫芦状,额毛黄色。
雌性 额较狭,两侧黄色,正中黑褐色斑自触角基部伸至头顶呈葫芦状,额毛黄色。
大小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标本信息
共检查10号标本:
北京(百花山,1200m,1973.V.30,4 个)、河北(小五台山南台,1300-2300m,1964.VII.3-5,4个)、山西(五台镇海寺,1964.VI.14,1个)、辽宁(凤城,1962.VI.10,1个)。
北京(百花山,1200m,1973.V.30,4 个)、河北(小五台山南台,1300-2300m,1964.VII.3-5,4个)、山西(五台镇海寺,1964.VI.14,1个)、辽宁(凤城,1962.VI.10,1个)。